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构成:
-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论证)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归宿)
马克思主义基础
马克思主义构成
- 马克思主义
创立:是马克思、恩格斯
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内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
一般规律的学说;
目标:是关于社会主义必将替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的学说;
立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作用: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意义
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
指导意义; - 马克思基本组成部分
- 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 基本观点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 基本方法
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 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的社会根源
- 社会的两级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 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主要形式
捣毁机器经济斗争政治斗争
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 - 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举行了两次起义;
-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标志: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1). 直接理论来源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 自然科学前提
a. 细胞学说;
b.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c. 生物进化论;
(3). 其他思想来源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
c. 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 - 马克思主义初期发展
(1). 1844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论文表明,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
(2). 1844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 1848年2月,发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
(4). 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学说;
(5). 1876-1878年,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6). 恩格斯写出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7).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 在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创立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次飞跃;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科学性
- 人民性
- 实践性
- 发展性
-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世界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物质存在的方式:可知/和不可知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种对立的基本派别;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哲学的物质范畴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三种历史形态
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原子
新:辩证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
-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 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 标题: 马克思主义
- 作者: SunnyDusk
- 创建于 : 2024-09-01 06:27:57
- 更新于 : 2024-09-19 09:59:33
- 链接: https://www.030706.xyz,https//www.sunnydusk.cn/2024/09/01/马克思主义/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